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7-15 11:47:5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风雨中他为孩子撑起一把大伞,迷茫中他为孩子指引着方向,坎坷中他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他就是父亲傅雷,父爱是一条小河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父爱是一座山,让你的心灵永远不受摧残;父爱是一门艺术,耐人寻味而又回味无穷。

而傅雷先生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几乎做到了极致。

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是一条河,是一条书写沧桑而且无言的河。这条河,流淌在傅聪的血液里,伴随着他走过生命的全程。所有的幸福、悲苦与烦劳都充斥在这条河中。这条河,流过了他的无知、青春;流过了他长大成人;流过了他对社会的认知。傅雷先生常指导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

这潺潺不息的小河,这水的爱,是在竭其所能,滋养着万物,父亲的爱,不仅在滋润我们的生命,还用他们坚强的臂膀竖立起一座屹立不倒的靠山!

山是高大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坚强勇敢。山是沉默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默默无闻。山是朴素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朴实慈祥。山是崎岖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没有修饰。山是高大的。因为是山,所以父爱坚强勇敢。

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先生将对傅聪做人的教育寓于立

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遵循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信条。诸如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傅雷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傅雷抓住孩子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把做人的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这些做法、使傅聪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为傅聪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傅雷对孩子的爱不光是河,是山,更是一门艺术。其实,我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的父亲也是经常为了生计,为了我的学习更进一步,为了我能拥有好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呕心沥血,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对子女全身心地爱,使得他的子女得以健康的成长。其实父爱的深沉与厚重就蕴涵在平淡如水的现实生活中,只有用心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并通过这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艺术读物让人们真正读懂父爱、人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翻开泛黄的纸页,浓浓墨香中,是家里流露出的真挚父爱。读罢全书,傅雷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他真诚直率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钦佩和感动。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严肃、一丝不苟的对待一切,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教子极严,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动的真诚和朴实。在送走将去波兰的傅聪后,离别之悲不由的唤起傅雷对往事的回忆。在家书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后悔自己当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父亲能够对儿子真诚的道歉,一切的爱,都在父亲的忏悔中彰显出来。

傅雷教子,始终保持着以德为先,做人为本的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艺术。”很少有人教育艺术学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谓呕心沥血。他告诉傅聪,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只有心灵无比纯洁才会将艺术表现的动人,这与傅雷的直率和坦诚是分不开的。父亲从小给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白费,即使远在波兰,傅聪仍然热爱着祖国,坚持父亲给预的信条,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

当然,对于傅聪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傅雷也是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在高兴之余也为傅聪的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安慰。“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傅雷就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赞美,衷心赞美不忘谆谆告诫,深沉无言的父爱,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两人的心连在了一起,一边是孩子勤奋的练习,另一边的父亲却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前行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情景,并替他做出预案,为他寄去各种书籍作为养料,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艺术造诣,也看到了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傅聪也从书信中吸收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家书给予傅聪成长的力量,让他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魔障,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

傅雷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爱与期望诉诸笔端,寄给远在异乡的儿子,从不间断。在一封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傅雷的真意:“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同时也想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们感到这根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会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们的脚。”肺腑之言,舐犊之情,不经意间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掀开扉页那张照片,傅雷专注的给孩子写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动,那份执着真挚的爱在心中挥之不去。

《傅雷家书》读完了,而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钟,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吧,这也是做为子女的最好报答。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对我而言,《傅雷家书》实在是一本好书。

初读此书,会感到乏味,无趣,因为我觉得这只是一堆杂乱的书信,甚至连成书都太过牵强。但是,读完我才恍然大悟,这并非只是父子之间琐碎的家常话,这其中包含了许多。

这是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牵挂之心,也是父亲深沉而又严格的爱,傅雷是一位文化素养,高学识渊博的父亲,他能够理智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他总是会预料到一切,可能发生之事,给儿子提出建议,当然也爱说些琐事家常。

其次,书中所有书信内容,都很具有文采,虽只是普通,日常的来往书信,却又像极了精雕细琢,不过倒也符合他作家,翻译家的身份。诚然,如果让我用心去花很多时间来写一篇作文,我也决不会有傅雷所写的信那样优美。

像傅雷夫妻一样,我的父母何尝不是对我关怀备至,他们对我的爱,虽然没有傅雷那样文采飞扬,但却没有比傅雷夫妻少任何一点对子女的关心。我曾厌倦父母的唠叨,认为其不值得一听,但也可谓是天纵之才的傅聪,也是在父母的唠叨中成长的。现在,我也意识到父母的唠叨,是十分可贵的,因为除了父母之外,没有人会花时间来关心你的生活了。对于父母理应该是尊重和感激。

“家书 ……此处隐藏5883个字……,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我非常喜欢这三句“孩子”,想象着傅雷写这三句孩子时那深情的眼,想象着傅聪读这三句孩子时那温暖的感觉。孩子,孩子!孩子!一声比一声强烈,一声比一声思念。

傅雷教子极严,但即使是这么一个严父,即使是这么一个文学家,却也和天下父母一般有着相同的顾虑。“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怕孩子嫌烦,大概是所有父母的一大顾虑。一遍一遍出于担心的叮嘱却换来孩子的一句:你们好烦,伤心却又无从表达。“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就是这些纯真朴实的心底话,这些可能当着面讲不出的心底话,使傅雷与傅聪成为了朋友。傅聪是幸福的,有着这么一位亦师亦友亦亲人的父亲,设身处地预想着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诲往往是他们吃亏后的经验之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少吃些苦头。

楼适夷为《傅雷家书》作的代序中写道: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教的子不仅仅是傅雷的儿子傅聪,更是所有为人子女的人们。《傅雷家书》道出了许多父母不敢讲出口,也无从表达的情感,应该倡导所有人都去读一下。我读了《傅雷家书》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想去拥抱一下我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父母总是最无私的,请不要再伤害父母的心了。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及家人写给儿子傅聪的138封饱含拳拳爱子之心的书信。出版以来,深受大小读者喜爱。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深夜,傅雷夫妇坦荡地选择了死亡,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离开了他们曾认真生活过的世界。但是,傅雷并没有消失,他的爱子之心与独特的人格魅力都蕴含在了名著《傅雷家书》里,借助一封封信,一个个方正有形的汉字流传了下来。他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他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也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这些读者心里,成为了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厚重的基石。

阅读《傅雷家书》,“爱国之心”、“赤子之心”屡屡出现,这是作者傅雷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自己行事的一贯准则。

阅读《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作者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在给儿子的信件中,他用自己高瞻远瞩的眼光对傅聪音乐艺术和做人方面给予完善的指导,时时阐发着自己对艺术、文学、音乐、生活的评论,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

《傅雷家书》不仅可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儿子的教诲,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也让我们惊叹。“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雷多次让傅聪写信来梳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心得。并且他也是如此,不管看了一本书,翻译了一篇文章等,一旦有所感悟,便会和妻子聊上一会,或把这些写在家信里和孩子分享。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莫过于欣赏艺术”,就让我们走进《傅雷家书》,将傅雷的人格品质精神教育融入我们心灵和行动中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傅雷家书》是翻译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别人,无形中就是提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自己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为祖国做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危难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通过阅读《傅雷家书》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父母的唉就像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无论如何也难以回报,B说说的好:“鸦知反哺,羊知跪乳”,父母的养育是人间最深的恩爱,知恩图报、感恩尽孝是我们应尽的本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我要用那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去报答父母的付出——那伟大无私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及傅敏的186篇家信。

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极广,有艺术、思想、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及照顾是他人不可比拟人的。这从信中可见一斑。

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及引导,都值得我去细细体会那丝捉摸不透的父爱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学感悟。“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在傅聪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对自己以前对自己儿子所做的行为而感到忏悔了。傅雷从小就受到严苛教育,长大后也同样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聪。儿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儿子。他在信中诚恳地对儿子诚挚的道歉,这对于一个受中国文化熏陶下的父亲是很难得的。

傅雷曾告诫傅聪,“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告诉儿子,人生是充满曲折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成功时,我们不能太过得意;在失败时,我们也不能太过失落,要把持好一个度。以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败所打倒。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如同傅雷一般,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并不是我想象中,对我动不动就是非打即骂,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爱不像是母亲那般汹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细流。在这一刻,我读懂了父亲。

父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只有我们认真体会才能知晓其中的浓厚。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